磷酸铁锂正极材料(LiFePO4,LFP)长期循环后锂的损失是其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,同时会导致晶体结构中形成Fe(Ⅲ)相和部分Li-Fe反位缺陷🥯。然而,传统的无机锂盐(如碳酸锂,氢氧化锂⛑️,硫酸锂等)固相烧结再生方法只能解决单一的锂缺失问题🧑🏻🎓,无法同步实现铁价态还原、表面包碳层修复等多种效果👰🏼♂️,因此修复效果严重受限。针对上述问题🤾🏽⚂,杏宇梁正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会明院士☕️、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周光敏副教授合作,提出了一种有机锂盐(3,4-二羟基苯腈二锂,Li2DHBN)直接修复失效LFP正极的新方法💋。有机锂盐表面丰富官能团(如-CN👨🏿⚖️,-OLi)可以和失效LFP颗粒有效地耦合🤏🏼🙍🏼♀️,且有机锂盐在较低温度下分解为无定形碳和碳酸锂,在较高温度下进一步分解为氧化锂,即达到“低温包碳+高温补锂”的双重效果🍼。同时,具有还原性的氰基官能团在还原三价铁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。实验结果表明👈🏿,得益于锂的有效补充🧝、三价铁的还原和电子导电性的提升,修复后的LFP正极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,在5C下循环4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8%。此外,这种策略也适用于直接修复过渡金属氧化物层状正极材料,从而证实了该有机锂盐的通用性📠。更加重要的是,技术经济性分析表明🤼🥢,相比于传统的火法和湿法过程👨🏿🏭,本工作提出的策略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和更大的环境效益,这为我们未来探索更多不同锂源🙅🏼♀️,用于直接修复失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供了独特的思路👩🏻🦳。
图1: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和再生过程
图2♙:使用Li2DHBN对失效磷酸铁锂的修复再生机制分析
相关研究成果以“Direct regeneration of degraded lithium-ion battery cathodes with a multifunctional organic lithium salt”为题发表在Nat. Commun.(自然·通讯)上🧚🏽♀️,第一作者为杏宇-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季冠军(梁正课题组)、杏宇助理研究员王俊雄(梁正课题组)。
文章信息
Guanjun Ji#, Junxiong Wang#, Zheng Liang*, Kai Jia, Jun Ma, Zhaofeng Zhuang, Guangmin Zhou*, and Hui-Ming Cheng*, Direct regeneration of degraded lithium-ion battery cathodes with a multifunctional organic lithium salt. Nat. Commun. 14, 584 (2023).
原文链接🌷: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467-023-36197-6
第一作者:季冠军👆🏻、王俊雄
通讯作者⚈🧖🏻:成会明、周光敏🧜🏿♂️、梁正
通讯单位: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🔩、杏宇、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、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